经典诗词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古柏行 [唐] 杜甫》的内容,希望在日后的运用中能帮助到你!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注解】:
1、先主:指刘备。
2、落落:独立不苟合。
3、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韵译】: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
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
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
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
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
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
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
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
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
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
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
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
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评析】:
??此诗是比兴体。诗人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之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孔明。句句咏古柏,声声颂武侯。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
【鹤注】此大历元年至夔州作。赵次公曰:成都先主庙,武侯祠堂附焉。夔州先主庙、武侯庙各别。此诗云“孔明庙前有老柏”,盖指夔州柏也,中云“忆昔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追言成都庙中柏也。公《夔州十绝》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此可证也。蔡梦弼曰:成都先主庙西院,即武侯祠,有武侯手植古柏,公《蜀相》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又一证也。田况《古柏记》:自唐季调瘁,历王孟二国,蠹槁尤甚。然以祠中树,无敢伐者。宋乾德丁卯岁仲夏,枯柯复生,日益敷茂,观者叹耸,以为荣枯之变,应时治乱,目三分迄今,八百余年矣。明季,蜀经张献忠之乱,成都老柏,今不夏存。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①。云来气接巫峡长②,月出寒通雪山白③。君臣已与时际会④,树木犹为人爱惜⑤。
(首咏夔州柏,而以君臣际会结之。铜比干之青,石比根之坚。霜皮溜雨,色苍白而润泽也。四十围,二千尺,形容柏之高大也。气接巫峡,寒通雪山,正从高大处想见其耸峙阴森气象耳。君臣际会,即起下先主武侯。巫峡在东而近,雪山在西而远。)
①【朱注】四十围、二千尺,皆假象为词,非有故实。《梦溪笔谈》讥其太细长,《细素杂记》以古制围三径一驳之,次公注又引南乡故城社柏大四十围,皆为鄙说。考《水经注》,社柏本云三十围,亦与此不合。任昉《述异记》:卢氏县有卢君冢,冢傍柏二株根,劲如铜石。刘越石《扶风歌》:“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江淹《竹赋》:“黛色参天。”何光远《鉴戒录》曰:沈存中《笔谈》:杜《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余谓四十围若以古制论之,当有百二十尺,即径四十尺矣,安得云七尺也。武侯庙柏,当从古制为定,则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又宜矣,岂得以太细长疑之。今按:古柏虽极高大,亦不能至二百丈,只是极形容之辞,如《秦州》诗“高柳半天青”,柳岂能高至半天乎?②萧懿诗:“云来觉山近。”《宜都山川记》:“巴东三峡巫峡长。”③《诗》:“月出皎兮。”④张衡《同声歌》:“邂逅承际会。”⑤《左传》:“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忆昨路绕锦亭东①,先主武侯同閟宫②。崔嵬枝干郊原古③,窈窕丹青户牖空④。落落盘踞虽得地⑤,冥冥孤高多烈风⑥。扶持自是神明力⑦,正直元因造化功⑧。
(此咏成都柏,而以神力化功结之。郊原古,有古致也。户牖空,虚无人也。此柏下虽得地,而上受风侵,至今长存无恙者,盖以神明呵护,为造化钟灵耳。)
①庙在锦城之西,不当言城东,当以亭东为正。【朱注】严武有《寄题社二锦江野亭》诗,故曰锦亭。②【钱笺】《寰宇记》:先主庙在成都府西八里,惠陵东七十步。武侯祠在先主庙西。《成都记》:先主庙西院即武侯庙,庙前有双大柏,古峭可爱,人云诸葛手植。陆游《跋古柏图》:余在成都,屡至昭烈惠陵,此柏在陵旁庙中,忠武侯室之南,所云“先主武侯同閟宫”者,与此略无小异。《诗》:“閟宫有恤。”③萧子范诗:“郊原共超。”④《诗正义》:所居之宫形状。窈窕,幽深而闲静也。《鲁灵光殿赋》:“旋室娟以窈窕。”《司马相如传》:“丹青赭垩。”鲍照诗:“开轩当户牖。”⑤杜笃《首阳山赋》:“长松落落。”《西京杂记》:中山王《文木赋》:“或如龙盘虎踞。”沈约《高松赋》:“郁彼高松,栖根得地。”⑥陆机《豪士赋序》:“欲陨之叶,无所借烈风。”⑦《天台山赋》:“实神明之所扶持。”⑧《庄子》:“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正。”《左传》:内史过曰:“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王羲之诗:“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大厦如倾要梁栋①,万牛回首丘山重②。不露文章世已惊③,未辞剪伐谁能送④。苦心岂免容蝼蚁⑤,香叶终经宿鸞凤⑥。志士幽人莫怨嗟⑦,古来材大难为用⑧。
(此从咏柏寄慨,而以材大难用结之。济世大任,必须大材。间世大材,须是大用。能用则为宗臣名世,不用则为志士幽人,此末段托喻大意。大厦四句,伏下材大难用。容蝼蚁,伤其赤心已尽。宿鸾凤,喜其余芳可挹。赋中皆有比义。此章,三韵分三段,每段自为起结。)
①《文中子》:“大厦之倾,非一木所支。”《晋书》:袁粲见王俭而叹曰:“宰相之材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器。”②杜预《水灾疏》:“所留好种万头。”此万牛所本。鲍照诗:“丘山不可胜。”③《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楚辞》:“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④《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⑤郭璞《蚍蚁赋》:“属莫贱于蝼蚁。”⑥谢承《后汉书》:“方储遭母忧,种松柏,鸾栖其上。”《焦氏易林》:“枝叶盛茂,鸾凤以庇。”⑦何逊诗:“临川何怨嗟。”⑧《杜臆》:才大难为用,出王充《论衡》,即孔子道大莫容意。邵注引《庄子》樗树大而无用,不切。黄常明曰:“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先器识后文艺,与浮华炫露者自异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此贤者难进而易退,非其招不往也。
王嗣奭曰:公生平极赞孔明,盖窃比之意。孔明才大而不尽其用,公尝自比稷契,而人莫之用,故篇终结出材大难用,此作诗本旨发兴于古柏者。不然,庙树岂真梁栋之需哉。
范元实曰:诗有形似之语,若诗人赋“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是也。有激昂之语,若诗人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也。古人形似之语,如镜取形,灯取影。激昂之语,孟子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者。今游武侯庙,然后知《古柏》诗所谓“柯如青铜根如石”,信然,决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此乃激昂之语。不如此,则不见柏之高大也。文章固多端,然警策处往往在此两体。
《梦溪笔谈》曰: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涉。子美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径七尺,无乃太细长耶!此皆文章之病也。
少陵题先主武侯诗,特具论世知人之识,从古诗家所仅见者。宋儒王十朋《梅溪集》有祭文二首,短句拈韵,堪与少陵相为羽翼。其《谒昭烈庙》云:“呜呼!东都之季,盗窥神器。分鼎者三,帝乃刘氏。有高皇度,有光武气。有王佐臣,无中原地。以区区蜀,抗大国二。天压汉德,壮图弗遂。功虽少贬,四海归义。永安故宫,遗迹可记。君臣有庙,英雄堕泪。岁月浸远,栋宇莫治。来守是邦,过而兴喟。一新庙貌,薄荐殽胾。傍观八阵,细读三志。我虽有酒,不祀曹魏。”又《谒武侯庙》云:“丞相忠武,蜀之伊吕。高卧南阳,悲吟《梁甫》。草庐之中,三顾先主。将汉是兴,非刘昌与。君臣鱼水,蛟龙云雨。才十曹丕,志小寰宇。假令无死,师一再举。吴魏可吞,礼乐可许。宁使英雄,堕泪今古。将略非长,庸史之语。受命天子,来帅兹土,梦观八阵,果至夔府。庙貌仅存,风流可睹。旁有关张,一龙一虎。安得斯人,以消外侮?”
-----------仇兆鳌《杜诗详注》-----------
zb258.com精选阅读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品赏析【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鉴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腊日 [唐]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此至德二年十二月,还长安时作。《小学绀珠》:五行始于祖,终于腊,唐土德,戊祖辰腊。赵大纲《测旨》:唐以大寒后辰日为腊。
腊日常年暖尚遥①,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②,漏泄春光有柳条③。纵酒欲谋良夜醉④,归家初散紫宸朝⑤。口脂面药随恩泽⑥,翠管银罂下九宵⑦。
(此诗腊日喜沾恩赐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记事。【张綖注】大寒之后,必有阳春;大乱之后,必有至治。腊日而暖,此寒极而春,乱极将治之象,公故喜而赋焉。朱瀚曰:雪色承冻,春光承暖,侵凌承全消,漏泄承尚遥。【顾注】腊祭自应会饮,况当恩泽下颁之日,下四用倒插,乃归重感恩意。若先将口脂、翠管作联,散朝、纵酒作结,便觉板实少致。)
①朱瀚曰:庾子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沈休文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前半本此。②《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诗》:“焉得萱草。”③《魏武纪》:“檄必恐漏泄。”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新。”④《陈书》:太傅平秦王归彦,纵酒为乐,经宿不知。⑤《长安志》: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⑥朱瀚曰:口脂面药,以御寒冻。《景龙文馆记》:帝于苑中,召近臣赐腊,晚自北门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西阳杂俎》:腊日赐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筒。《太平御览》:《卢公家范》,腊日上澡豆及头膏面脂口脂。《前汉·郊祀志》:亦施恩泽。⑦【张注】翠管银罂,指所盛之器。惠远侍:“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翻。”
-----------仇兆鳌《杜诗详注》-----------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
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霍松林)
------------------------------------------
【鹤注】天宝十五载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为贼所得,时身在长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诗。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②。遥怜小儿女③,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④,清辉玉臂寒⑤,何时倚虚幌⑥,双照泪痕干⑦?
(公对月而怀室人也。前说今夜月,为独看写意。未说来时月,以双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①《唐书》:鄜州交洛郡,属关内道。②《楚辞》:“闺中既以邃远兮。”③鲍照诗:“儿女皆婴孩。”④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⑤阮籍诗:“明月耀清晖。”⑥江淹诗:“炼药照虚幌。”幌,帷也。⑦隋宫诗:“泪痕犹尚在。”刘后村《诗话》:故人陈伯霆读《北征》诗,戏云:子美善谑,如“粉黛忽解包”、“狼籍画眉阔”,虽妻女亦不恕。余云:公知其一耳。如《月夜》诗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闺中之发肤,云浓玉洁可见。又云:“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笃于伉俪如此。
-----------仇兆鳌《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