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日记200字左右(汇集3篇)。
冬至吃饺子日记200字左右 篇1
锅中上下翻滚着煮开的水,嘟嘟的冒泡,仔细一辨别会找到些白白胖胖的饺子,趁着热气儿捞出来,皮薄馅儿满的肉饺子散发着阵阵诱人香味,蘸上醋汁一口塞嘴里,虽烫得连连哈气,但也确实让冷冰冰的身子变得暖和。
在我的家乡陕西西安,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时候,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气就会慢慢变暖和。所以在冬至吃热乎乎的饺子就能温暖身体、驱走寒冷,增强抵抗力,少生病。
每年到了冬至,到饭点前两三个小时,家里就开始忙碌分工包饺子了。先是和面,“和”是取“和和美美”之意。再将一个个小面团擀成圆圆的饺子皮,因为擀出的饺子皮是圆的,寓意着“团团圆圆”。选饺子馅儿也是有讲究的:大致分为荤素两种,“荤”最常吃的'有白菜猪肉馅、芹菜猪肉馅;“素”有韭菜馅、香菇馅……其中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芹菜肉馅谓之勤财,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而香菇馅则为鼓财。
包完饺子就可以下锅煮了。在等待饺子的时间里,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圆桌旁,听姥爷讲述着冬至吃饺子的由来:“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是南阳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至。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冻烂了。便让他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原来小小的饺子背后竟有如此丰富的由来。我细细咀嚼着自己最爱的白菜肉馅饺子,那鲜美的味道仿佛让我看到了两千年前贫寒的白河两岸吃到肉饺子的乡亲们。
吃这饺子确实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追求,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也许更是我们祖先对健康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冬至吃饺子日记200字左右 篇2
12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下课了,冰雹从天而降,我们学校的同学们都惊喜极了。
冬天的第一场大雪给人的感觉就是:欣喜。以前的冬天,往往都是一到就下起了绵薄之雪,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披上了一层雪白雪白的外衣。可是今年的大雪却格外新奇,在冬至,他才默默地下起。
“下冰雹啦,下冰雹啦!”我们班的同学喊了起来。我们马上奔跑出去,有的同学手舞足蹈得格外兴奋,还有的.同学把手伸了出去“抚摸”冰雹的“温暖”。
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天空下起的冰雹转换下起了细小的雪花。“哗啦啦,哗啦啦,这雪花的声音真动听”我不禁赞叹。我靠在栏杆上,享受着冬天第一场大雪也是最后一场大雪的凉爽,心里“放宽”了许多。
冬至的第一场大雪去了,只能等下一次雪花的降临了。
冬至吃饺子日记200字左右 篇3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但其实,冬至吃饺子也有一段古老的历史!【wWw.Jab88.com 88教案网】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相传河南人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